传承红色精神 铭记光辉岁月——访抗战老兵
日期:2021/5/11  中国民商东北频道  浏览:119260

现居吉林省前郭灌区农垦管理局红星牧场首字井村的老兵郭忠臣,19岁怀揣满腔保家卫国的青春热血报名参加了革命,他在战斗中不畏牺牲,冲锋在前,多次立功受到部队的嘉奖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
 图片1.png

1950年10月19日夜晚,他随军从辑安县(现集安市)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满浦镇作战。先后参加了趟过秃鲁河攻占熙川、翻越妙香山脉占领德川的战斗,出色完成了诱敌深入到宁远的任务,战斗中,郭忠臣作战勇敢,被提升为副班长。

郭忠臣老人对自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加过的战斗仍然记忆犹新。说到战争的残酷,牺牲的战友,老人感伤落泪,低头沉默了好一会儿,情绪渐渐平缓下来。他用手摸着额头上的一块伤疤,眉头紧蹙着说:“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,眼看着身边的战友接二连三地倒下,心疼啊!”他架起机关枪把愤怒的子弹射向敌人,为牺牲的战友报仇,早把生死置之度外,连自己被流弹打伤了脑门儿也浑然不觉。“当时眼睛被糊住,用手一抹,才知道流血了,我没有停下继续射击杀敌,直到战斗结束。与牺牲的战友相比,我这点伤不算什么”老人挥了一下手,不在意的说道。

讲到和敌人拼刺刀,郭忠臣老人扶着拐杖站起来,双手端着拐杖,拉开双腿,右脚向前迈一步,身体前倾,目光炯炯,把手中的拐杖伸向前方,大喊一声“杀!”老人接着说,杀敌时要快、准、狠,不然就要吃亏了。子弹打光时,真是身边有什么都能当武器。在山上,战壕边沿上有石头,我们就向敌人扔石头,狠狠地砸,把敌人打得鬼哭狼嚎。石头扔没了,我们跳出战壕与敌人拼刺刀,展开肉搏战…… 

在“刀劈新仓里”战斗中,中国志愿军与美国王牌军——骑兵团第1师第7团相遇,战斗异常凶险。枪声密集如爆豆,炮火轰鸣,照明弹划破夜空亮如白昼……敌人凭着精良的武器装备和火力点优势,对我军阵地狂轰乱炸,很快我军373团就损伤严重。为了抢占有利地势194高地,排长命令郭忠臣率领战士向敌人左侧迂回包抄。

郭忠臣带领1班战士用选择有掩护物的地形奔跑,开阔地带匍匐前进的方法,迅速到达194高地脚下。山不高,却很陡。郭忠臣确定了攀登路线,双手抓住裸露在积雪外的石头,脚寻找支撑点,一步步攀登。粘在手上的雪溶化了,再用手去抓冰冷的石头,在零下20多度的夜晚,战士们的手很快就冻僵了。战士赵德金掀开前襟把手插进去用肚子取暖。重复几次,大家感觉肚皮比手都凉了。郭忠臣急中生智,拨开积雪,拔下几绺野草,一圈接一圈地缠在手指上,拧住。大家都戴好“手套”试着攀登,效果不错,但是“手套”的使用增加了抓空危险,一旦失手那将是粉身碎骨。战士们互相提醒、互相鼓励,继续攀登。

枪声更近了,快到山顶时战士们也更加谨慎,生怕弄出一点响声惊动敌人。冲在前面的郭忠臣双脚用力一蹬,跃上山顶,匍匐前进几步,把枪口对准向我军正面阵地疯狂射击的敌人,做好掩护攻击准备。经过奋力攀登,9名战士依次登顶向敌人扔去手榴弹,把敌人炸得血肉横飞。战士们打光子弹上了刺刀,冲锋号响起,战士们如下山猛虎般冲向前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。

郭忠臣正追杀一个美国士兵,敌人忽然转身端着刺刀哇呀呀反扑过来。身材瘦弱的他和高大凶猛的美国士兵拼刺刀,内心也很害怕,敌人面对怒目而视不怕牺牲的郭忠臣也是恐惧的。敌人后退,他就前进;敌人前进,他就后退。相比高大的美国士兵,郭忠臣知道自己不能硬拼,只能找准机会刺杀敌人。僵持了一会儿,他运起全身力气从正面发起进攻,眼见敌人也全力刺来,向右一闪,敌人刺空了,他立即转身挥刀刺出,把整个刺刀刺进了敌人的肋骨里,只听敌人嚎叫一声栽倒在地,抽搐几下不动了。他刚拔出刺刀,突然左臂一沉向前一栽楞,转头看去,不远处一个美国鬼子在向他射击,就在这危急时刻,“突突突”一阵枪响,只见那个士兵晃了几晃撒开枪向后倒去。郭忠臣的排长安炳勋抱着卡宾枪跑来,一把抓住他流血的胳膊,从自己左腿上解下绑带,把他的伤口包扎好。“危急关头,是排长救了我一命,不然就没有今天的我,我感谢他。”郭忠臣老人动情地说。

 图片2.png

在拿下“道城岘”战斗中,在敌人强大的火力攻击下,我军伤亡惨重。阵地上到处是燃烧的火焰,硝烟滚滚,弹坑、尘土覆盖了洁白的雪地,尸横遍野,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火药与血腥的味道。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鲜血染红了朝鲜三八线。敌机仍在山顶轰炸,山尖被削平了,一个又一个战士倒下去,排长安炳勋愤怒了,把机枪口对空中盘旋的敌机“突突突”猛射,敌机调转机头向我军阵地这边压过来,“塔塔塔”机关枪子弹横扫,忽然“轰”的一声,炸弹在战士们身后爆炸。郭忠臣被碎石、尘土压住了,他向上拱了拱,感觉后背被什么重重的压着。他抹掉脸上的尘土擦了擦眼睛仔细看,原来是安炳勋排长趴在了他身上,血正从排长的额头、嘴角流出来。危险时刻,又是排长保护了他。他的排长安炳勋永远的留在了那里。这次战斗,郭忠臣所在的一排共有22名战士长眠于朝鲜新仓里,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是全歼装备精良的美军王牌机械化师的一个排,获得了击溃一个排的辉煌战绩。这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援朝战史的“安炳勋英雄排‘刀劈三关’。郭忠臣老人叨念着排长安炳勋的名字再次泪流满面。

“那时候,和联合国军队战斗,美国使用的是先进武器,自动、半自动卡宾枪,有优势。咱们刚建国,武器装备不如人家,使用的是手榴弹和步枪。但是,我们中国人民军队凭着必胜的坚定信念,铁骨铮铮、不怕吃苦、不怕牺牲,排除艰难险阻,最后战胜了美国军队……”老人说到这里非常自豪和激动,双手竖起了大拇指。

面对武器装备精良的敌人,中国志愿军战士因为运输线被破坏,部队给养供应不上,常要忍受饥饿,有时候一天都吃不上一顿饭。每个战士都有一个干粮袋,用来装炒面,粗糙的玉米炒面难以下咽,就一口炒面一口雪的吃下去。要是饿得忍不住,就啥都吃了,尤其是苞米粒、稻子,都咽不下去。土豆粉条子还能吃下去。由于长期缺乏营养,很多战士得了“夜盲症”,太阳一落山,越擦眼睛越模糊。行军的时候怕战士们掉队,就用树枝一个拉一个互相牵引着,往往要排成一大溜。 

郭忠臣始终铭记自己是一名党员,他从战场上归来,全身心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。多次获得吉林省、吉林省农垦管理局、白城地区、前郭县先进生产者、劳动模范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;

郭忠臣老人谦逊和蔼可亲,他一再对我说:“党和各级政府没有忘记我这个老兵,给了我许多荣誉和生活上的照顾,我感到非常知足。我今年94岁了,自我感觉身体还可以,如果有机会,很想去曾经参加过战斗的地方看一看,尤其是去看一看抗美援朝战争中并肩战斗过的排长安炳勋,能为他扫墓送上我对他的怀念和感激......”说到这里老人的眼眶又红了。

时光飞逝,转眼间七十年过去,郭忠臣已由当年的小伙子变成步履蹒跚的老人,有许多往事都忘记了,但他所亲历抗美援朝战争中枪林弹雨、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,还时时浮现在脑海中。这就是一个老兵的情怀!(孙立燕)